loading..

校园快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世纪的开篇力作(摘要)

时间:2002-12-05

编辑:

作者:苏金乐

审核:

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

当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吹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抓经济结构调整主线,依靠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理顺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门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巩固民主团结,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明,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实,只有三大文明都得到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广大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培植新时期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继续存在,我国的安全面临着威胁,全体官兵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粉碎侵略和挑衅行为,以“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武力手段,通过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的完全统一必定能够早日实现。

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定的政治路线联系在一起的。十六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政治路线面向时代,面向社会,坚持四个“一定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党的建设目标,十分成功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的历史性的根本问题。

要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关键在于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好,使之体现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特别是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使我们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电话: 0759-2383111(党办)、2383333(校办)、2396115(本科招生)、2396172(就业)、2382451(成教招生)、2362175(非学历培训)、2396185(研究生招生)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电话:0759-2383153,邮箱:cjgzbgs@gdou.edu.cn

Copyright © 版权所有:pt老虎机游戏最全的网站  粤ICP备

粤公网安备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