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校园快讯

十六大报告的逻辑结构、精神实质和时代意义(摘要)

时间:2002-12-05

编辑:

作者:张开城 

审核:

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

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这个报告堪称意义重大、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理论创新、目标明确、任务艰巨、符合民意、紧跟时代,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高度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高度统一,总结过去与规划未来的高度统一,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的高度统一,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前瞻性、指导性、惠民性和激励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报告的逻辑结构是:总结历史经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伟大思想――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保障。

报告确立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主题,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共十条,并指出这些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道路问题;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十六大报告把“三个代表” 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新时期我党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第一项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从“三步走的战略”到“新三步走的战略”;第二,从“总体小康”到 “全面小康”;第三,从“两个文明”到“三种文明”,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完成祖国统一”是第二项任务,报告的有关论述可概括为新意四点和要语两句。新意四点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双方可以暂时搁置某些政治争议” ,“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对“一国两制”的思想作出新的阐述。要语两句是: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第三项任务,报告第九部分“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谈了这个问题。

完成党的历史任务的保障,一是巩固国防和搞好军队建设 ,二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十六大关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思路,可概括为一个基本问题、两大历史性课题、三项基本内容、争当四个模范、做到五个必须、采取六项措施。一个基本问题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两大历史性课题:“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三项基本内容是搞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三方面的建设”。争当四个模范是“党员干部要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模范”。新时期党的建设还要坚持“五个必须”,做到“五个善于”,提高“五种能力”并采取六项措施。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深刻把握十六大的主题;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个灵魂;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并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新时期党建的重要性,明了“国家的兴旺发达关键在党,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党,人民的富裕幸福关键在党”。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 广东省 湛江市 麻章区 海大路1号 邮编:524088   邮箱: xzb@gdou.edu.cn

电话: 0759-2383111(党办)、2383333(校办)、2396115(本科招生)、2396172(就业)、2382451(成教招生)、2362175(非学历培训)、2396185(研究生招生)

教育收费咨询/投诉电话:0759-2383153,邮箱:cjgzbgs@gdou.edu.cn

Copyright © 版权所有:pt老虎机游戏最全的网站  粤ICP备

粤公网安备

技术支持: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

旧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