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水产重点学科建设系列学术报告
“鱼类分类与海洋生态保护”学术报告会
日期:2015年12月13日下午 地点:水产楼216会议室
时间
|
内容
|
报告者
|
主持人
|
14:30-14:35
|
领导致辞
|
校领导
|
谭北平
|
14:35-14:45
|
会议室合影
|
14:45-15:30
|
中国鱼类分类研究史
|
武云飞
|
张春光
|
15:30-16:30
|
南海生态保护区与海洋和平公园
|
邵广昭
|
报告人简介
武云飞: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鱼类学研究,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的所有大河、大湖,行程25万公里以上。采集过400余种珍稀鱼类和化石鱼类标本并制作和发表过若干重要鱼类染色体珍贵资料,发现鱼类2新属19个新种和新亚种及诸多观点新颖论据确凿的论文。1993年5月调入中国海洋大学,从事脊椎动物教学和海洋药物研究,连续多年参加我国海洋药物调查及《中华海洋本草》编撰。1990年任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动物室主任。1994至1997年中国海大水产学院副院长兼水产养殖系主任。1984年欧洲鱼类学会会员、中国鱼类学会理事、青海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中国动物学杂志编委、中国鱼类学集刊编委、青岛动物学会副理事长;2000年为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核心专家组成员。
曾获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中国长江科学漂流探险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贡献奖等。主编《青藏高原鱼类》、《水生脊椎动物学》、《系统生物学》、《海洋脊椎动物学》、《话说中国海洋渔业》等著作。为《中华海洋本草》、《中华海洋本草精选本》、《中华海洋本草图鉴》副主编;《青海省经济动物志》、《汉英渔业词典》、《中国物种红色名录》、《鱼类学》等多部著作的参编者。多次应邀参加欧洲鱼类代表大会和印度洋与太平洋国际会议,多次获得省部级和国家级科学奖励。
邵广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研究员兼系统分类及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心执行长。曾担任台湾海洋大学海生所创所所长,中研院动物所所长。担任国际学术团体之执行委员或执行秘书,实际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及合作。负责推动及整合国家生物多样性之数据库及信息网,完成专家及物种名录(TaiBNET),及国家入口网站(TaiBIF)之建置,整合全国分类学家完成出版首部官方之《2008台湾物种多样性研究现况》及《2008台湾物种名录》之专书与光盘,并逐年更新。
主要研究领域为鱼类分类、生态、海洋生物、渔业生物、生物统计、数值分类和生态与化等。利用潜水等各种方法,搜集台湾水域鱼类之标本与时空分布资料,从事鱼类系统分类、地理分布、生态进化方面之研究。个人的研究过程是鱼类分类、生态、演化、保育到建构数据库逐步地推展,综合而言即为台湾鱼类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研究层级包括基因、物种及生态系;研究材料由成鱼扩展到鱼卵及仔稚鱼;研究之生态系则由珊瑚礁、红树林、河口、泻湖、沙泥底到深海栖地。这些研究所得到的种类组成、生态习性及其时空分布之动态数据均陆续纳入《台湾鱼类数据库》,并在网上公开可供各界查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