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马重奇教授在文科楼3-807教室、明德楼B1-201教室分别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年博士和科研骨干以及学院本科生作题为《谈谈大学教师科研项目的申报》《大学生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的学术报告。两场报告会均由学院院长邓建教授主持。
邓建对马重奇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的科研团队和主要研究方向。马重奇教授详细分析了各级各类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的情况,从项目的等级和类别、申报和研究的意义、项目的选题和前期基础、申报书的撰写等多个方面讲解了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的要点,从三个方面强调了申报书撰写中的细节和关键。马重奇教授特别介绍了2022年获批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明清以来中西闽方言文献集成与研究”的进展情况,分享了他的研究过程和心得体会,希望老师们能够不断积累、敢于尝试,坚持不懈。
在面向学生的报告会上,马重奇教授结合自己早期的学习和科研经历,从四种学术论文的区别和联系、学术论文的选题、学术论文的准备和学术论文的撰写等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科研论文选题和撰写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分析王力、唐作藩、高本汉等语言学名家的典范论文,提出了学术论文应该“小题大做”,应该科学地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应该层次分明和详略得当。马重奇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将自身的学术历程娓娓道来,为青年学子指明了方向,报告会在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专家简介:
马重奇,福建师范大学“宝琛计划”特聘教授,国家首批二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的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评审专家,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福建省语言学会会长、福建省辞书学会会长等。长期从事汉语音韵学、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学、闽方言文献学的教学与研究,曾独撰、主编出版30多种著作、发表170余篇论文;曾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荣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一般项目3项,省部级各类项目近30项。曾荣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2021年第二批省级高层次人才名单》确认为“A类人才”,2022年被确认为“中国高贡献学者”。